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五大维度解析VC价格暴涨逻辑

2022-09-27   点击量:319

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爆发让一种不起眼的锂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身价倍增。


进入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带动动力锂电池出货同比大幅上升,进而对电解液市场需求持续新增。电解液供应不足成为了今年阻碍电池公司产量释放的瓶颈,供需失衡导致电解液价格水涨船高。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1Q3国内锂电池四大主材及上游关键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价格环比涨幅最高的为电解液及其上游重要原材料,尤其是溶剂及添加剂,平均价格涨幅超20%,部分材料涨幅超40%。


电解液重要由锂盐、溶剂和功能添加剂三部分材料配比而成,而添加剂在全部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约为5%。


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重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亚硫酸丙烯酯(PS)和DTD等。VC和FEC是目前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添加剂,两者合计占添加剂市场份额接近60%。


其中,VC能使溶剂分子优先在负极表面形成致密的SEI膜,随着VC纯度的新增,形成的SEI膜致密性新增,从而新增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FEC是为高倍率动力锂电池电解液定向开发的核心添加剂,能增强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下游锂电需求旺盛导致锂电相关材料需求暴涨。VC也在多重因素用途下进入价格上升通道,助推电解液价格上涨,在电解液成本中的占比飙升至25%,成为仅次于溶质(六氟磷酸锂)的材料。


市场数据显示,VC单吨价格已从2020年七月的15万元/吨上涨至2021年九月的50万元/吨,同比上升233%。贸易商对外报价甚至已经高达80-90万元/吨。


VC单吨价格(万元/吨)


VC价格暴涨导致电解液成本直线上升,进而传导至动力锂电池成本端,导致电解液厂商和电池公司降成本压力骤增。


不过,和涨价相比,电解液厂商和电池公司面对的更大的挑战来自上游VC生产端供应不足,公司的生产供货受到极大影响,进而影响下游电池公司产量释放。


市场判断认为,VC价格会不会进一步上涨重要看市场供需情况,当前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但上游有效产量供给有限,很多中小型电解液公司目前已经拿不到货,预计VC供应紧张的情况会持续到2022上半年。


整体来看,VC出现供应紧张,价格暴涨,重要受以下几个层面影响:


1、新能源汽车终端爆发释放VC强劲需求,支持VC价格上涨。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根据新能源汽车交强险口径数据统计显示,2021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82.6万辆,同比上升46%;动力锂电池装机量约82.42GWh,同比上升152%。


加上欧美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超160GWh,同比上升翻倍。


下游需求端旺盛,直接带动锂电材料需求暴增,VC处于处于高景气状态,产品供不应求,为VC价格上涨供应支撑。


2、上游产量供应不足,新增产量释放缓慢。


由于此前VC的市场需求比较少,价格战竞争激烈,而且生产受环保督查严格管控,导致2020年有一批VC生产公司减产停产,且后期复产较为困难,从而使VC在2021年整体供应大幅减少。


目前国内VC有效总产量不足1万吨,且新建产量释放周期普遍要2年左右,导致短时间内VC整体供给依然紧张,新增产量释放缓慢。


此外,VC在环评建设、生产工艺、提纯技术、贮存技术以及产品验证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技术壁垒比较高,导致公司在投扩产方面较为谨慎。


3、LFP电池装机放量刺激VC需求进一步上升。


目前LFP电池电解液配方中VC的添加量一般在2%~5%,三元体系电解液中VC添加剂含量一般在1%以下甚至不添加,LFP电池中VC添加量比三元电池高3倍。


2021年以来,受TSLAmodel3、modelY、比亚迪汉、五菱宏光MINIEV等爆款产品装机,以及造车新势力等推出LFP车型影响,LFP电池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对VC需求量激增。


GGII数据显示,国内前三季度LFP电池装机量约34.55GWh,同比上升274%,装机量占比由去年前三季度的28.2%提升至41.9%。随着电动汽车第四季度销量进一步上升,LFP电池装机量加速赶超三元,进而对VC需求量进一步上升,加剧VC供应紧张。


4、原料涨价导致VC成本上升。


VC生产原材料一般要用的溶剂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而EC和DMC也是电解液的重要原材料。由于下游需求旺盛,EC和DMC也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导致VC生产成本上升。


5、贸易商炒作抬高市场价格。


供求失衡下,头部电解液公司锁单导致VC市场对外供应量减少,中小电解液厂商无采购货源。


在此情况之下,有中间贸易商向VC厂商高价拿货,转卖小型电解液厂商更高的价格,导致VC市场价格极度混乱,市场炒作成为导致这一轮VC价格暴涨的"幕后黑手"。


迫于采购不到合格VC的压力,有部分中小型电解液厂商甚至去市场上买一些纯度只有99.9%的VC,然后向贸易商高价采购部分纯度达99.99%的VC,将两者进行掺杂混合,再出售给一些不聚焦动力市场的中小型锂电池公司。


整体来看,当前国内VC厂商普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部分VC公司的订单已排到2022年上半年,但整体仍供不应求。


在此情况之下,包括华盛锂电、苏州华一、永太科技、山东永浩、江苏瀚康、浙江天硕、荣成青木、福建博鸿等VC生产厂商以及头部电解液公司都启动了新的VC扩产计划,新建产量释放普遍集中在明后年。


目前,国内VC有效产量不足1万吨,主流公司的VC现有产量普遍在1000-3000吨。在下游市场需求确定下,头部VC厂商都在积极扩产,新建产量规模扩充5-10倍。


例如,苏州华一现有VC产量1000吨/年,将在大连新增10000吨VC产量;永太科技在5000吨的基础上新建25000吨VC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VC厂商之外,头部电解液公司也加入了VC产量扩充竞赛,从电解液向上游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产业链延伸,强化一体化建设,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其中,天赐材料控股浙江天硕,并投资9.35亿元建设年产4.1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一期),一期建设VC年产20000吨;新宙邦控股江苏瀚康,并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5.9万吨添加剂项目,产品包括VC和FEC。


上述公司新增产量陆续释放之后,明年底国内VC总产量将达到2.5-3万吨,预计国内VC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望在2022年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从高位回落至正常区间。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