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1-10-30 点击量:373次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电池端子被莫名其妙的腐蚀、变色的情况,而且大多发生在负极。
腐蚀现象描述:
1)完全断裂:发生在端子根部(密封胶与端子接触部位);
2)镀层剥落:发生在端子根部(密封胶与端子接触区域);
3)端子变色:没有明显腐蚀痕迹,镀层也未剥落,但端子的色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发生上述故障的原因。
腐蚀介质的存在是各种腐蚀发生的根本原因,假如我们能杜绝腐蚀介质的存在,腐蚀就不会发生。
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实践中,不可能完全杜绝腐蚀介质的存在,因此,对端子的要求是具备比较高的耐腐蚀性。因此,铅酸蓄电池端子大多采用铅做正/负极,或用铜材质电镀银、铅锡等耐腐蚀镀层作为正/负极。
电镀层的耐腐蚀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局限在镀层厚度范围内,超过镀层厚度保护范围,端子腐蚀不可防止。比如:我们生产的镀银端子,可以在密度1.32的稀硫酸中常温浸泡15天以上、带酸(在密度1.32的稀硫酸中浸泡数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放置96小时以上不发生腐蚀。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电池厂家遇到端子腐蚀的问题,追究个中缘由,大多是电化学腐蚀引起。
我们了解,铅酸蓄电池在工作时,电流的流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的流向正好相反,从负极流向正极。假如电池中盖上面有酸液存在,电池放置期间,会在正/负极之间形成回路,使电池处于工作状态。负极,由于释放电子,负极端子的镀层、基材被氧化,继而发生腐蚀。最轻微的腐蚀表现为变色。
如何才能防止电池生产中的电化学腐蚀呢?
1)灌酸之后,清洗、擦拭干净电池中盖;
2)充放电过程中,防止硫酸溢出,在正/负极之间形成回路;发现有硫酸溢出,应及时清理干净。
3)电池生产完毕,必须清洗电池上的残酸,烘干包箱,存放于干燥的环境。若电池中盖/上盖带有残酸,在潮湿环境易回潮形成回路,造成电化学腐蚀。当前,我国蓄电池产业的污染80%集中在回收和流通环节,而废蓄电池回收与废家电等回收存在类似的困境。马永刚等专家认为,应完善废旧蓄电池仓储、回收、运输等细则,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等。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