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1-06-17 点击量:303次
随着全球多样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着,包括我们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那么你一定不了解这些产品的一些组成,比如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据统计,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已达13亿,而且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新增。正因为如此,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迅速新增,电池的安全功能也越来越突出,不仅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功能,而且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安全功能。
单节锂离子电池的最高充电终止电压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丢失太多而使电池报废。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应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先恒流充电至锂离子电池两端电压为4.2V后,转入恒压充电模式;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时,应停止充电。
自放电也称为电荷保持能力,它是指在开路状态下某些环境条件下电池的存储功率的保持能力。一般来说,自放电重要受制造过程,材料和存储条件的影响。自放电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而言,电池的储存温度越低,自放电率越低,但也应注意温度太低或太高,这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且无法使用。比亚迪常规电池的储存温度范围是-20〜45。
首先,我们将了解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数据。锂离子电池的功能取决于电池的内部数据结构和功能。这些电池数据包括负数据,电解质,隔膜和正数据。其中,正极数据和负极数据的选择以及锂离子电池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功能和价格。因此,廉价,高性能的正负数据一直是锂离子电池业务的重点。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所有锂离子在放电过程中都无法移动到正极,因此一部分锂离子必须保留在负极中,以确保锂离子可以顺利地插入通道中在下一次充电期间。否则会缩短电池寿命。为了确保放电后石墨层中残留一些锂离子,必须严格限制最小放电终止电压,这意味着锂离子电池不能过放电。单节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且最小值不能低于2.5V。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的电阻。通常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由于可充电电池的内阻很小,因此在测量直流内阻时电极容量会极化。出现极化内电阻,因此无法测量其真实值,而测量其交流内电阻可防止极化内电阻的影响并获得真实内值。
负极数据通常使用碳数据,该数据现在相对较旧。正极数据的发展已经成为限制锂离子电池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价格进一步下降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生产中,阴极信息的成本约占电池总成本的40%,阴极信息的价格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关于锂离子电池尤其如此。例如,一个小型手机锂离子电池仅要约5克正数据,而为总线供电的锂离子电池可能要多达500千克正数据。
电池的内部压力是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出现的气体形成的压力。它重要受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结构和其他使用工艺因素的影响。通常,在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的情况下,电池的内部压力保持在正常水平,电池的内部压力可能会新增。
当给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的北极和南极的电势会迫使正极化合物释放出锂离子,这些锂离子嵌入负极分子的碳片结构中。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层状碳中分离出来,并与带正电的化合物复合。电流在锂离子的运动中发生。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还有更多实际问题要考虑:正极的数据需求要添加剂来维持重复的充电活动,而负极的数据需求则计划在电池中包含更多的锂离子。分子结构水平;正极负极之间的电解质不仅必须稳定,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降低电池的内阻。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或着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的不断革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