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2-06-27 点击量:308次
近日,瑞士日内瓦大学结晶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用于钠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且可在室温下工作。
研究人员介绍,该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地球上随处可见的钠,而不是锂。他们采用了一个成功的组合,有可能制造出性能更强大的电池。该电池的性质将基于电解质的晶体结构,即由硼和氢组成的硼酸盐。
有关可持续发展来说,储存能源的挑战是巨大的。事实上,电动汽车的发展有赖于强大、安全的电池的存在。锂离子电池是当前解决这些挑战的答案,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比如锂离子电池要液态电解质,一旦发生泄漏,这些电解质具有高度爆炸性,且锂在地球上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研究人员介绍,钠和锂这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距很近。可以这么认为,钠是替代锂的一个很好选择,因为它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接近锂,而且随处可见。但是钠比锂重,这意味着它很难在电池的电解液中“行走”。
此前,日本和美国的研究小组发现,在超过120℃的温度下,硼酸盐是良好的钠导体,但有关要日常使用的电池来说,这个温度过高。
于是,研究人员开始着手降低传导温度,成功地用硼酸盐作为电解质,在从室温到250℃没有安全问题,而且可以抵抗更高的电位差,存储更多的能量。(来源:我国化工报/作者:郭桦)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