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0-07-04 点击量:269次
自2011年十月十九日,七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我国75家光伏公司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国内许多厂商,都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究其原因,本次双反的开展直接原因是美国三家光伏公司持续倒闭,之前,美国和欧洲的光伏组件公司处于世界主流位置,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都略胜我国公司一筹。不过经过这几年发展,光伏行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世界前十名的光伏组件公司中,我国公司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产量也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的半壁江山,曾排名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厂商,美国本土的第一太阳公司也被无锡尚德超越,只能排居次席。
双方执行过程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亨利公开表示,美国正面对失去清洁能源领导地位的危险。三家公司在破产声明中,都将公司崩溃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我国同行的竞争。于是美国商务部调查了我国的无锡尚德、英利集团等多家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还派专员到我国厂来进行实地考察,于今年五月作出了初裁,对我国的各个公司在反补贴方面征收5%左右的关税,而对反倾销方面则征收30%~250%不等的高关税。
为应对美国双反,国内业界巨头集聚上海,召开声讨会,其中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天合CEO高纪凡、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等大佬悉数出席。不过,这些下游公司在谴责美国高关税政策时,却反对对美国多晶硅双反采取报复性的措施。
其中,施正荣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光伏是全球化的产业,因此采取贸易战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不赞成对美国多晶硅双反,而苗连生的评价则是:在这个时候以对美国双反来报复,只能是火上浇油。
相对美国双反时国内光伏公司的轻松与乐观,欧盟的反倾销却让国内公司时刻绷紧了弦,欧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行业空前的关注,同时挑战着国内光伏公司的神经。随着立案日期临近,面对世界最大光伏应用市场对我国的关闭,当前国内光伏公司已呈现出极度焦灼态势。
目前,我国光伏产品50%以上销往欧洲,一旦立案,我国大部分光伏组件公司将被逼入绝境。不过,在此情况下,国内光伏行业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应对意见。八月十七日,上游的多晶硅公司正式对欧盟提起双反得到商务部支持,而下游的电池组件公司则表示明确反对,认为这将加剧矛盾。
八月二十日,我国商务部网站上公布了有关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部分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贸易壁垒调查的最终结论,认定美国存在至少6项违反WTO相关补贴规定,商务部将依法采取相关措施,要求美国取消对中出口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国商务部已经接收由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提出的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的申请,涉及金额达几十亿欧元。
商务部领导曾召集上述四家公司负责人进京开会,在会场上,商务部一位负责人向四位大佬表示了两点意见,一是,双反最终是否立案,决定权在欧盟,而不是我国商务部;二是,政府能做的只有采取反制措施,但对欧盟多晶硅双反又遭到下游公司的反对,而对汽车、飞机双反实际上是让国内消费者买单,也无法操作。
所以从大局出发,我们决定既要双反美国,也要双反欧洲,希望你们能理解。
光伏行业远瞻
光伏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如在美国建厂仅依靠卖组件的单一模式将难以为继,要向终端的光伏电站业务方面扩张,才能有盈利期望。
一位尚德海外部销售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美国卖组件已经无法盈利,而美国目前最赚钱便是光伏电站投资,一般内部收益率都在10%以上,将享受美国政府的投资补贴,有的地区补贴幅度高达30%以上。而且若是美国本地生产的组件,还能优先获得一些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光伏电站工程。
因此关于光伏行业的发展,还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而就发展现状而言,小编认为这正是备受关注的原因,各地都不放弃热门行业的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