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至今,
锂电池行业就出现了近30起并购尝试,主要集中在原材料、
动力电池、四大材料和设备等领域,虽然并购的成功率近七成,但是还是有数十家失败的案例,据这一系列的失败收购案例表明,上市公司跨界转型之路不仅不顺利,还存在诸多风险。
根据业内人士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来看,上市公司试图收购
锂电池企业,跨界转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价格。2015年,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行业迎来了爆发期,而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更是吸引超千亿资本(含上游原材料、四大材料、设备)涌入。然优质锂电标的随着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少,导致企业估值较前两年呈现翻倍或数倍增长,双方在收购价格上未能谈拢,造成收购折戟。
二、政策。2017年,是新能源产业大变革的一年,年初开始,陆续发布多项新能源产业链相关政策,电池企业目录、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重审、3万公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等,国家正在试图弱化新能源产业对政策的依赖,促进产业独立化、规范化发展。
三、目标。通常上市公司高估值收购背后都与标的企业签订了业绩对赌目标,而一方面在政策环境趋严、原材料不断涨价及产品毛利率下滑等多重压力之下,标的企业承受着过大的业绩对赌压力和风险,最终选择放弃;另一方面,部分标的企业盈利能力不佳,不仅恐慌难以完成业绩承诺,而且或许难为上市公司增添更多利润,甚至还有可能致使企业进一步亏损。
由此可见,锂电行业已不复当年“闭着眼睛都能赚钱”而导致“
动力电池饥荒”,不得不纷纷扩大产能的时期,不仅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投资风险也将激增。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