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财政部或将尽快完善2019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补贴政策

2019-01-10   点击量:524

距离2019年仅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新能源整车厂和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目前最为关注的就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如何调整的问题,企业需针对政策调整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备战2019年市场。近日,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带队到上海实地调研了上汽集团、上海蔚来和上海重塑等企业发展情况,并邀请吉利汽车、宁德时代、特来电、氢尚新能源等企业代表座谈。在1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表示,希望在保持政策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尽早明确财政补贴调整政策,及时清算补贴资金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但也有代表认为,政策调整过快也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政策的制定应保持连贯性、延续性,唯有如此,产业才能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而据电池中国网了解,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仍将保持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下。基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政策框架,小编预测,2019年补贴政策将会对相应技术指标在框架下进行调整。


随着2019年的临近,关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内容和方向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此前,从消息人士处获悉,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整体将退坡40%,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低于140Wh/kg可能拿不到补贴,且过渡期将取消;同时,为避免青黄不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将重新调整,新能源车企须在今年年底集中申报新车型,进入推荐目录。该消息一出,在业内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取消过渡期将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冲击。


不仅于此,由于补贴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直接挂钩,而补贴标准一年一调,补贴技术门槛提升的速度快于动力电池技术研发成熟的速度,导致一些车企为获得补贴而使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致使出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对此,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建议,考虑到产品整个评估周期要一年多的时间,政府在监管和补贴标准制定方面最好是两年调整一次,保持政策框架稳定,将有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网传的2019年补贴版本显示:2019年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门槛已经确定为140Wh/kg、160Wh/kg、180Wh/kg三个档位,将分别能拿到1.0倍、1.1倍和1.2倍补贴。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工信部今年发布的推荐目录车型中,系统能量密度在140Wh/kg以上的车型占比已超过50%。此外,系统能量密度在160Wh/kg以上的车型占比也有明显上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直在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补贴资金压力也与日俱增。为确保政策效果和资金安全,防止骗补事件发生,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由预拨制调整为清算制。今年5月,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对于申报车辆除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公务用车、民航机场场内车辆外,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2万公里才能清算补贴。


据电池中国网统计,截至今年10月,2017年度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为316333辆,申请清算资金123.50亿元,最后核定推广239678辆,应补贴金额为91.04亿元。其中,共有76655辆新能源汽车因未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累计行驶里程不足2万公里或电池组总能量与推荐目录参数不一致等因素被取消补贴,取消补贴32.66亿元。


但更为糟糕的是,2016、2017年度仍有很多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尚未得到清算。11月24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仍在发布《关于开展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的通知》,对2016年及以前补贴未清算或未过审的新能源车给予再次清算。


补贴清算周期变长,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补贴到账的周期拉长,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账期风险增加。而进入2018年,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愈发激烈,“寒冬”提早到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补贴清算周期过长,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新能源整车厂和动力电池企业“苦不堪言”。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在调研座谈中,刘伟表示将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此次调研由财政部联合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组织,参与调研和座谈的企业既涉及国有企业又有民营企业,既有传统企业又有新兴企业,既有大型企业又有中小企业,既有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也有充电服务企业,以及行业相关专家。此次调研和座谈涉及代表广泛,也表明上级主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非常重视。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