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2-05-12 点击量:421次
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首先因为它非常的环保,其次它不要加注燃油,可以很好的用来代步。据2017年的相关统计,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160万辆左右,占世界新能源汽车的一半保有量。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大家认可,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安全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在媒体上经常会看到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这样的消息,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就有40多起。
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电池引发的,现在我国,新能源车搭载的电池重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是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的材料,这种电池不含贵金属贵重,所以这种电池的成本价比较便宜。在使用的时候,这种电池比较耐高温,稳定性比较强,成本比较低,循环利用上更为方便。
三元锂离子电池是把镍钴锰酸锂合成材料作为正极,以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由于这种电池的电压平台比较高,在相同的体积或重量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比功率、比能量更好,并且在大功率充电、耐低温性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元锂离子电池的使用率要高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为何三元锂离子电池会得到更高的使用率呢?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晚,新能源汽车的道路充电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假如车主想在路上充电,没有燃油车加油那么方便。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政府对纯电动汽车是有大量补贴的,是根据车辆的续航里程为衡量标准的,所以关于新能源车企和广大消费者,续航里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所以重量更轻、电力更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显然更加有优势,但是三元锂离子电池有一点不好就是发生碰撞后非常容易引发火灾,重要原因是三元锂离子电池过热造成自燃。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是由多个单电池单体电芯组成的,长时间的高负荷会出现大量的热量集中在电池盒内,而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发生严重的自然情况,进而引发火灾。从工作原理上讲,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电的滥用、热滥用和内部短路、机械滥用。
机械滥用是指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由于受到外界的强大压力,电池单体和电池组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形,许多电池单体发生了位置变动,导致电池单体的外层已经发生破裂,引发内部短路,一些易燃的电解物质发生泄漏引发火灾。机械滥用过程中,穿刺的情况最为严重,导致许多金属导体之间进入电池的内部,造成电是正负极的短路。而电的滥用重要是指电池使用不当引起的,存在外部短路、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的情况,过度放电危害相对较小,不放电会造成铜枝晶的上升,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将会新增热失控的发生几率。
外部短路是两个存在电压差的导体,在电芯外部接通导致的后果,在外部发生断路的时候,热量无法及时的排出,电池的温度过高,易引发热失控。过度充电是电滥用中危害最高的一个,由于大量的锂加入,锂枝晶会在电池的正极表面生成,而锂的过度脱离阴极会导致发热和出现氧气,氧气又加剧了电解的过程,从而出现许多气体,内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排气阀打开,电池排气,中心的活性物质与空气发生剧烈反应,出现大量的热,从而引起了电池自燃。
热滥用重要是指电池局部过热,出现这种情况,重要是由机械滥用和电滥用引起的,但一般是指由于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或温控系统不起用途,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引起短路,会发生热失控。电池包的碰撞受损,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了热量用的出现。内部短路,重要是正负极接触造成的,通常由热滥用和机械滥用引起,原因其实非常的复杂,过度充电会造成电池的内膜刺穿,这样会造成正负极直接连接,出现严重的内部短路。
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都是采用了三元锂离子电池,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十分危险,现在人们也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电池系统,使它更加的安全。因为之前许多电池的生产公司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安全检测标准,电池公司为了新增电池的生产速度,不断缩短研发周期和生产周期,许多电池在出厂之前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检测,所以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能不够可靠,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没有保障。其次新能源汽车引发火灾,也不完全是车辆自身能够防止的。目前许多电池生产公司为追求政府更高的补贴,却忽视了对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今年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引起了电池生产公司的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是一方面,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政府也在督促公司认真的做好电池的安全性能,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更安全更可靠。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