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1-04-25 点击量:312次
锂离子电池在高荷电态下长期贮存,容量损失分为两种:一种为可逆容量损失,这种损失通过充电可以恢复,一般取决于原材料设计以及电池制作工艺,通过选用本征自放电率较低的原材料,严格控制加工过程的水分、多余物是可以大幅降低可逆容量损失的;另一种是不可逆容量损失,这种损失不可恢复,重要来源于副反应、活性物质脱落、结构变化等,其中负极造成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占绝大部分。
预化成工艺是一种电化学预锂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精确控制预锂化量,提高电池首次效率。通过负极预化成,人为补充负极活性锂,使电池充满电后负极的活性锂大于正极锂需求量,即使负极存在一定的容量损失,但仍然足以满足正极的全部需求,通过这种方法预期可以大幅降低电池的容量损失,提升贮存寿命。
(1)预锂化软包贮存电池6个月容量保持率99.4%,远高于比较电池的94.2%,循环300次容量无衰减,而比较电池仅为96.9%。
(2)为了防止预锂化的负极析锂,要精确预锂化的量与负极过量比,并通过三电极等方式监测负极电位区间,确保处于合理的充放电区间,以保证电池的循环寿命。
(3)过多的预锂化量要负极过量比加大,会导致负极面密度过大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
(4)在软包贮存电池设计基础上进行了18650电池的研制,同样采用预锂化处理工艺,并进行了倍率、贮存性能及循环性能的全面评估,再次验证了预锂化对提升电池贮存寿命有显著效果。
未来,对预锂化对锂离子电池贮存寿命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究预锂化量、负极过量比、预锂化工艺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