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0-11-30 点击量:212次
八月份的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做一些阐述和梳理,八月份乘用车的总产量为160万,插电式混动2.07万台,占比1.29%纯电动汽车7.478万台,占比4.67%,混合动力3.91万台,占比2.45%。在纯电动这个领域,我想单独说一下:纯电动汽车目前呈现了两头挤出的特点,A00级别重新占到了34.7%的市场份额,以特斯拉为代表的B级车占到了30.43%,而去年的A级担当降到了19%,特别是A级乘用车占比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我们从产量排行概述开始说起,以1000台位门槛,我们看到以下的特点:NO1宏光Mini:单月1.45万台,价格真的是王道,五菱在之前宝骏E100、200和300的相关经验都没有这款极具性价比的代步工具电动汽车来有张力。
NO2Model3:目前特斯拉的产量大概是在12000左右,每个月的产量都是围绕这个基数进行调整。
NO3AionS:AionS前阵子事故缠身,围绕NCM811的争议也是从此引发,目前3.55K的数字不了解能持续多长时间。
NO4欧拉黑猫:黑猫3.44K,白猫不到1K,长城打造的纯电的猫猫卖Q的微车系列走的是城市精品小车的路线。
NO5秦:秦EV还是比亚迪的销量担当,注意比亚迪汉EV有3万订单,但是拉量拉不出来,这个月造了1627台,把汉pHEV也算在一起公布为4K,应对刀片电池良率改善问题,可能工艺层面要很多的努力。
图12020年八月产量的数据概览
位于前列的还有蔚来ES6和ES8、小鹏p7、威马EX5,传统车企这里极星2也开始推了,从总的排名来看其实没有特别的。
围绕A级开发的轿车和SUV今年真的表现差强人意,当所有车企都在这个领域投入重兵以后,在私人领域和B端进行需求不足。A00之前是以补贴为打法,现在是围绕积分为目标,五菱的定价策略和打法给了很多人启发,后面可能在这个领域就是去挤压低速电动汽车的生存空间。而特斯拉一往无前的打法,把轿车这个领域上下的空间都堵住了,想要供应更高的性价比可能是在B级车上或者更大的做文章;我想从十二月开始在SUV领域也会面对这个问题。合资车企的第一波自主设计的纯电动汽车型总体表现都不算特别好,接下来要看
图2纯电动汽车的分级
首先我先说的是汉BEV和小鹏p7,这两台车关系到比亚迪和小鹏的长远发展,从上量的角度来看,两台车都不快。小鹏经历了5-六月的尝试期,目前稳定在2000台,p7的问题是在2020年接收了多少订单;汉EV的问题是刀片电池的供应问题,这个之前已经说过了。刀片电池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真的比较多。
刀片壳体的问题:要开发超薄铝壳制造工艺,在这个厚度下要解决超薄铝壳焊接技术;
涂布的问题:由于刀片电池的切片很长,要开发宽幅涂布工艺,解决模腔内浆料压力的稳定和宽度方向的一致性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叠片技术,由于刀片电池的极片长度有近1米长,要解决叠片精度和高速叠片节拍的生产效率问题
图3汉EV和p7的爬坡情况
比亚迪八月份主攻的车型已经转到前期宣传非常多的汉系列车型,目前其产品序列围绕秦系列的2B车型展开,唐pHEV这个月也冲了一波,还有就是面向A0方向的E2车型。
图4比亚迪的车型矩阵
新造车公司确实在往高端化方向走,目前最尴尬的是威马的EX5系列。ES6和ES8两台怎么说呢某种意义上是很难形成1+1>2的局面,不过ES8确实是一个试水的车型,给了后续ES6发展的空间。
图5新造车公司里面要关心的车型(纯电动)
除了一直表现很稳定的Model3以外,开始推的极星2也慢慢浮出水面,大众的MQBBEV系列除了奥迪Q2L还能卖一些以外,这部分车型可能都走2B了。外资品牌的BEV终究要在国外市场打一轮才能在国内站住脚跟。
图6外资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型
小结:纯电动的量其实在八月份还是低于预期的,现在中间的A级轿车和SUV起不来,A00倒是把低价的做起来了,怎么说呢,下一波看换电能不能让B端车型走一波。明天我们仔细看一下八月的HEV和pHEV的情况。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