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首批“氢-氨”转换新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车成功路测

2020-10-17   点击量:273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研究组织(CSIRO)开发出了一套基于金属薄膜的“氢-氨”转换新技术,有望解决氢燃料电池技术低储能密度,易燃和难以运输的缺陷。目前首批应用CSIRO“氢-氨”转换新技术改造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Mirai和现代Nexo成功进行了路测,丰田和现代都对该技术给予了厚望,并且向技术团队投资。


新系统借助金属薄膜来分离氢和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氢气会让普通天然气不锈钢管道脆化(且需要高压),所以氢能行业需要一套全新的管道基础设施。此外,氢是一种低能量密度的介质,因此也需要非常特殊的存储系统来厉行节约。


实现氢储能,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在350~700bar(5000~10000psi)的高压下存储氢气,液态氢的温度为零下252.8℃(-423℉),此时它会‘吸收’金属为氢化物等杂质,引起材料脆化。


将氢-氮结合为氨(NH3),上述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而CSIRO的这套系统,则能够以化学的形式,将氢能以氨气的形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其经历更长途的运输,并在到达目的地时轻松转换为可驱动燃料电池汽车的高纯度氢气。


氨气可以在室温下存储,并且已经广泛运输多年。既然澳大利亚有意成为氢能源的主力出口国,借助催化剂的方式将氢能轻松转换出来,无疑是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恢复出纯度足够高的氢气了。


CSIRO的方案是借助“膜反应器”技术,将之纳入一个模块化的装置,并且能够在交付时(比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进行安装和使用。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