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0-09-23 点击量:246次
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已超过十五年,对于电芯技术不断进步,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现市场主要应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上已到达其瓶颈,现石墨碳类负极材料储锂容量已基本达到极限,再想提升其空间已很难实现。
在市场不断进步,终端企业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情况下,现市场出现了一种克容量高达3500mAh/g以上的硅基负极材料,其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超其10倍以上。在国家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国内众多企业已开始加大对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预计在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二年国内必将出现更多的年产千吨级别硅碳负极材料企业。
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产量已经超过1500吨,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前五企业市场集中度占比超过90%。但从来目前市场总体产量来看,仍相对较小,在全年锂电负极材料总产量中仅占比1.%,整个锂电硅基材料行业仍处于积极建设时期。总体而言,硅碳负极材料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晚,在材料本身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域技术上相对落后于国外,目前大部分国内电芯企业与材料企业均处于实验阶段,只有小部分企业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但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激励,要求电池能量密度到2020年达到300Wh/kg。
政策性的推动将进一步促使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硅碳材料作为高倍率、高能量型新材料是目前最具备产业化的首选材料,同时硅碳材料也是目前最具商业化的高能量密度新型负极材料,在未来二到三年内也必将迎来大爆发,行业前景广阔。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