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0-09-23 点击量:225次
“私自拆卸、拆解动力蓄电池,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办法》第13条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若不进入正规回收通道,其所有人将承担责任。
“谁都想自己手中的废旧电池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邦普集团副总裁余海军说,现阶段正规企业常常“吃不饱”,“价高者得”“非法倒卖”等恶性竞争的方法,使得大部分废旧电池流入到无资质的小作坊。
期待从严从重打击汽车电池非法回收产业链的还有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搞非法回收的违法成本很低,而且和正规回收相比,成本低、不缴税、无环保投入,也没有专业物流、仓储成本。这样的“一本万利”使得正规企业和其竞争时处于劣势。“整顿和改变目前铅蓄电池回收市场的混乱无序,还需要尽快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实施细则。”张天任说。
有媒体报道,动力电池回收率仅为2%,余下的大量无法追溯的废旧电池将无法得到“善终”。其中的“善”指的是回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涉及拆解、萃取等物理和化学复杂工序,例如,作为技术先进与否的标志,金属综合回收率在专业正规电池回收企业已达到98.5%,小作坊可能不足50%。也就是说,非正规路径不仅可能起不到有效回收的作用,还难以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危害。
除此之外,“游击队”对“正规军”的非正当竞争,还有可能导致回收的健康机制无法形成。“受技术、规模、市场波动等影响,回收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余海军认为,苦练回收技术、却无市场回报的企业,在一段特殊时期内,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以利于企业坚守、等待市场形成。
“给电动车所有人的补贴,就是对正规健康回收机制的支持。”余海军建议,若实行补贴政策,那补贴的对象不该是主机厂或是电池厂,而是作为电池使用主体的消费者。这不仅能避免退役动力电池“价高者得”的弊端,还能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自觉自愿将废旧电池交给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
此外,《办法》还提出建立动力蓄电池溯源信息系统。以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构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把动力电池回收最大限度“截留”在正规渠道为目标。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