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交大团队研发新技术设计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

2020-09-19   点击量:218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邓涛团队的邬剑波研究小组在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的原位液相腐蚀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实时研究燃料电池催化剂腐蚀动态过程,揭示了催化剂在电催化反应应用中的性能失活机理,对设计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近年来燃料电池的急速发展,急迫需要寻求一种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燃料电池催化剂。但是高活性催化剂多数是利用活泼金属与铂合金化,形成金属二元或者多元的固溶体或者核壳结构,伴随着电催化反应的进行会出现活泼金属组分大量持续的腐蚀析出现象,从而破坏了最优合金组分,大大降低了金属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严重影响催化剂稳定性,这使得研究燃料电池腐蚀演化过程和机理非常必要。


图1Pd@Pt纳米立方体颗粒在TEM液相环境下的三种原位腐蚀


(a)无缺陷(b)有角缺陷(c)有面缺陷


图2三种Pd@Pt纳米立方体颗粒的腐蚀速率比较


研究团队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液相中实时观察三种不同结构(无缺陷的、角缺陷、面缺陷)的Pd@Pt立方体电催化剂的腐蚀过程。研究发现电偶腐蚀和卤素腐蚀两种腐蚀模式共同导致了颗粒内部Pd核的腐蚀溶解并最终形成Pt立方体外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电偶腐蚀优先发生在配位数较低表面能较高的角处区域,呈现由角向中心方向的缓慢腐蚀;卤素腐蚀是由周围液相环境中的Br-离子导致的沿着缺陷方向的快速腐蚀,且其与电偶腐蚀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制约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对表面缺陷的抑制控制是提高这类原子层核壳电催化剂由于腐蚀导致的稳定性的关键,该研究对设计高稳定性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开辟了利用原位表征技术研究催化剂稳定性的新手段。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