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中外学者发现锂离子传输“单壁锂阱”

2020-04-26   点击量:321

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课题组与中外学者合作,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直接观测到了一种奇特的非周期性结构。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mdash通讯》。


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一种经典固态电解质锂镧钛氧进行观测,研究者发现大量单原子层缺陷。不同于晶界、层错等已知的非周期性结构,这种缺陷由一层化学成分、原子排列都不同于锂镧钛氧的单原子层物质组成,并且它们只会沿着特定的晶体学取向出现。这一微观特质导致所观察到的单原子层缺陷常常相互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这种非周期性结构就像单原子层构筑的lsquo围城rsquo,里面的锂离子出不来,外面的锂离子进不去。马骋说,因此,尽管它们本身只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却可以让相当一部分体积的材料无法参与离子传输,从而大幅降低材料整体的锂离子传输效率。


基于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观测结果,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这些缺陷尽管只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其特殊的原子构型却可以彻底阻止锂离子在垂直方向上穿过。因此,当它们相互结合形成闭合回路后,锂离子无法进入或离开被缺陷封闭的空间,从而导致这部分材料被隔绝于整体的离子传输之外。电镜观测已证实该现象在样品中大量存在,而离子电导率将因此下降约1~2个数量级。


研究者把这种独特的非周期性结构命名为单壁锂阱。它的发现表明除了晶界、点缺陷以外的非周期性结构也有可能强烈地影响离子传输,因此在其它重要体系中也急需开展类似的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44-x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