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20-04-23 点击量:288次
7月3日从中科院获悉,近年来,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传感器和微反应器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与电池材料组,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该类材料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MOF模板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共沉淀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金属阳离子吸附到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碲纳米线表面,加入有机配体溶液后,配体与碲纳米线表面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MOF晶核,晶核生长成为MOF晶体,最终将碲纳米线原位嵌入到MOF中。经过热处理后,可制备出具有等级多孔结构的多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该类纳米复合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以100mAg-1电流密度充放电100次后,比容量稳定在956mAhg-1以上;当充放电流密度为2000mAg-1时,比容量仍高达307mAhg-1,显示出优良的电化学储能特性。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