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动力电池回收工艺有哪些?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存在着哪些问题?

2020-02-24   点击量:322

近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动力电池出货量亦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40GWh(约98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这高增长背后,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亦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在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亦表示,就电池回收利用而言,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各自为战势必造成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浪费,联合回收将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一是解决各主体之间在技术和模式上的协同性和产品通用性。二是通过区域联动性,解决有技术实力的企业难以回收较远距离的废旧电池的问题,避免出现当地技术水平低下企业不规范处理现象。回收工艺技术有待升级有效提高电池正极的材料回收率是再生技术的关键,而在回收工艺技术方面,据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介绍,目前国外通常采用的有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相对而言,湿法回收工艺应用者较多。不过从上述两种工艺来看,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火的问题在于工艺能耗高、无法直接回收有价材料,同时碳排放巨大,经济价值低。而湿法的缺点在于该工艺需用液氮粉碎、能耗高、流程长、成本高。目前,国内在湿法的应用上,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的痛点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尚处于初期,虽有相关政策出台,然体系、回收机制等方面依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对于动力电池回收目前存在的问题,百人会《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课题报告中指出目前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回收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因为体系的不完善,目前业内存在大量的回收小作坊,工艺设备落后、不具备相关资质、安全隐患及环保问题严重,回收渠道各显神通。这类小作坊往往打着回收的旗号,做着电池简单翻新、销售以次充好的生意,通过高价回收抢夺废旧电池原料,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市场的正常秩序,挤压了正规第三方回收商的盈利空间。对此,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续来亦指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还未有效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部分回收单位有资质拿不到电池,渠道到底从哪里来,目前还是有点问题的。其次,回收费用承担机制不清晰。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参与方包括电池生产商、整车生产商、消费者、梯次利用商、资源回收商等多个利益主体,回收费用承担主体还不清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