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19-03-13 点击量:335次
“每年那么多废旧铅蓄电池去哪儿了?”这是淮安检方查获一起非法冶炼案后,记者发出的提问。这一问直击的正好是社会的痛点问题。如今,汽车、电动自行车在各地都已经十分普及。那么,作为易耗品的铅蓄电池一旦废旧了、淘汰下来了,它们去哪儿了,出路是不是有本“明白账”呢?
这个案件非常典型,为牟取一己私利,污染环境破坏了公共生态。嫌疑人回收、拆解废旧铅蓄电池,1年半里非法拆解15000多吨,获利1000余万元,但恢复被其污染的生态环境至少需要2000万元。案发地的土地和水源都已被污染,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和酸。而且,回收、拆解、冶炼产生的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和植物生长,还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骨骼造成损害。
更为可怕的是,这其实不是个别案例。2014年以来,执法机关查办的类似案件有120多起,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等地。另据业内专家估算,超过60%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成为环境安全的巨大隐患。
尽管非法回收、拆解废旧铅蓄电池的案件发生在外地,但苏州各地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来类似的案件以前也曾经发生过;二来苏州的汽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巨大,同样必须面对废旧铅蓄电池的收集、贮存、处置问题。如果网络不够完善、渠道不够畅通、出路不够明确,那么就会成为一大隐患。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及早拿出一本废旧铅蓄电池去向的“明白账”来。
需要指出的是,废旧铅蓄电池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按照国家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看来,苏州各地有关部门有必要好好摸一摸废旧铅蓄电池处置的“家底”了。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