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19-01-15 点击量:291次
“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要求降价的双重夹击下,动力电池企业如果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只有出局。动力电池企业必须要练好“内功”,推动产品技术升级,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11月21日,在第六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欣旺达(300207.SZ)集团副总裁兼动力电池板块总裁梁锐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参会者直言。
锂电行业闹钱荒
随着补贴新政实施、金融政策变化等原因,2018年的锂电池行业寒风呼啸。
11月21日,比亚迪(002594.SZ)公告宣布2018年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完毕,募集的20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9天前,比亚迪刚通过发行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劵融资1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这只是当前锂电产业密集融资的冰山一角。
进入10月份,锂电产业出现大规模融资。赣锋锂业(002460.SZ)赴港股融资,国轩高科(002074.SZ)5亿第二期绿色债发行,寒锐钴业(300618.SZ)4.4亿元可转债发行、天齐锂业(002466.SZ)50亿元可转债发行,这一切表明,锂电行业公司存在资金饥渴。
锂电产能过剩业绩下滑
“欧美日等国家把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8%的现象认定为行业产能过剩。动力锂电池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已连续多年低于78%,即从行业整体上看存在严重产能过剩。”梁锐说道。
梁锐指出,当前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内高端产能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拔高;除TOP10企业之外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合计拥有约13%的市场需求量,但却占有约55%的行业总产能,且其中大部分产能属于低端产能,其产能利用率仅10%,拉低了行业产能利用率指标。
今年以来,补贴退坡、竞争加剧,企业利润压缩,锂电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窘迫。
2018年中报显示,宁德时代(300750.SZ)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储能系统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4.92%、123.59%和1024.50%,但同期营业成本分别增长了44.30%、161.45%和1427.96%,这也直接导致三项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4.38%、11.30%和27.23%,公司综合毛利率则下降了6.17%。
杉杉股份(600884.SH)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下降2.98%,其正极材料净利润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负极材料净利润则下滑4.99%。
亿纬锂能(300014.SZ)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3.93%,其中锂离子电池毛利率下滑4.05%。
根据wind数据,106家锂电池概念股前三季度实现的利润总计268.3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同比下滑5.34%。
政策收紧之下的生存出路
整体来看,产业链下游,补贴退坡及技术门槛提升导致了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业绩下滑。而中游电池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上挤下压”状态下,企业普遍营收高利润低,且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成为诸多动力电池厂商企业业绩增幅放缓,甚至出现亏损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象,在第六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不少锂电企业高管给出应对之策,其中创新技术、控制成本、布局电池回收领域成为各方热议的方向。
大族激光(002008.SZ)集团副总裁黄祥虎表示:“国内锂电行业政策越来越紧,导致每个装备企业也在不断思索,往‘三高三化’努力,‘三高’就是高品质、高效率、高稳定性,‘三化’即信息化、无人化、可视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黄祥虎指出:“从新能源锂电装备智能整线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锂电装备智能整线交付成为必然趋势,可以减少沟通环节,包括技术的对接、商务沟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产线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缩短设备设计、生产、交付周期,统一售后服务。
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厂长孙华军亦指出,公司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整个生产制造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电池的品质和制造成本。
其中,动力电池布局方面,比亚迪从核心矿产资源投资、入股,到核心电芯原材料开发/制造、电芯研发/制造、模组设计/制造、BMS设计/制造、PACK设计制造再到梯级利用及回收,比亚迪已具备动力电池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系。
涉及电池回收环节,孙华军强调,“未来在保证电池稳定时成本最低,核心就是所有电池材料能够稳定回收,而不从矿产里面提取,这将是未来动力电池成本达到最低的真正时机。”
奇瑞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倪绍勇则从“电池系统平台化”角度解答了行业困局的应对之策。
倪绍勇表示,规划平台化设计、提高集成度、缩短开发验证过程,便于管控和降低成本,方便回收等,“这两年行业内做得好多了,像电芯品种已经明显从无序逐渐规范。但整个电器系统架构平台化、边界平台化、模组标准化、管理系统模块化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新能源车为例,现在整车架构系统完全相同,而且模组采用是标准的,这就带来一个好处——车型迭代、电池迭代周期变短了。”
在倪绍勇看来,如果能够规范回收环节,包括在产品设计、应用等各个阶段都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可以提高回收率,加强电池厂和回收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合。
“全行业要摆正姿态,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国家补贴终将会没有,以前觉得整个新能源行业到处是资金的局面一定会没有,我们终将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面临终端用户的投票。如果我们做不到最好,用户就会用脚投票。”倪绍勇强调。
“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要求降价的双重夹击下,动力电池企业如果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只有出局。动力电池企业必须要练好“内功”,推动产品技术升级,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11月21日,在第六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欣旺达(300207.SZ)集团副总裁兼动力电池板块总裁梁锐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参会者直言。
锂电行业闹钱荒
随着补贴新政实施、金融政策变化等原因,2018年的锂电池行业寒风呼啸。
11月21日,比亚迪(002594.SZ)公告宣布2018年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完毕,募集的20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9天前,比亚迪刚通过发行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劵融资1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这只是当前锂电产业密集融资的冰山一角。
进入10月份,锂电产业出现大规模融资。赣锋锂业(002460.SZ)赴港股融资,国轩高科(002074.SZ)5亿第二期绿色债发行,寒锐钴业(300618.SZ)4.4亿元可转债发行、天齐锂业(002466.SZ)50亿元可转债发行,这一切表明,锂电行业公司存在资金饥渴。
锂电产能过剩业绩下滑
“欧美日等国家把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8%的现象认定为行业产能过剩。动力锂电池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已连续多年低于78%,即从行业整体上看存在严重产能过剩。”梁锐说道。
梁锐指出,当前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内高端产能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拔高;除TOP10企业之外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合计拥有约13%的市场需求量,但却占有约55%的行业总产能,且其中大部分产能属于低端产能,其产能利用率仅10%,拉低了行业产能利用率指标。
今年以来,补贴退坡、竞争加剧,企业利润压缩,锂电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窘迫。
2018年中报显示,宁德时代(300750.SZ)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储能系统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4.92%、123.59%和1024.50%,但同期营业成本分别增长了44.30%、161.45%和1427.96%,这也直接导致三项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4.38%、11.30%和27.23%,公司综合毛利率则下降了6.17%。
杉杉股份(600884.SH)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下降2.98%,其正极材料净利润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负极材料净利润则下滑4.99%。
亿纬锂能(300014.SZ)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3.93%,其中锂离子电池毛利率下滑4.05%。
根据wind数据,106家锂电池概念股前三季度实现的利润总计268.3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同比下滑5.34%。
政策收紧之下的生存出路
整体来看,产业链下游,补贴退坡及技术门槛提升导致了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业绩下滑。而中游电池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上挤下压”状态下,企业普遍营收高利润低,且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成为诸多动力电池厂商企业业绩增幅放缓,甚至出现亏损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象,在第六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不少锂电企业高管给出应对之策,其中创新技术、控制成本、布局电池回收领域成为各方热议的方向。
大族激光(002008.SZ)集团副总裁黄祥虎表示:“国内锂电行业政策越来越紧,导致每个装备企业也在不断思索,往‘三高三化’努力,‘三高’就是高品质、高效率、高稳定性,‘三化’即信息化、无人化、可视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黄祥虎指出:“从新能源锂电装备智能整线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锂电装备智能整线交付成为必然趋势,可以减少沟通环节,包括技术的对接、商务沟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产线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缩短设备设计、生产、交付周期,统一售后服务。
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厂长孙华军亦指出,公司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整个生产制造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电池的品质和制造成本。
其中,动力电池布局方面,比亚迪从核心矿产资源投资、入股,到核心电芯原材料开发/制造、电芯研发/制造、模组设计/制造、BMS设计/制造、PACK设计制造再到梯级利用及回收,比亚迪已具备动力电池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系。
涉及电池回收环节,孙华军强调,“未来在保证电池稳定时成本最低,核心就是所有电池材料能够稳定回收,而不从矿产里面提取,这将是未来动力电池成本达到最低的真正时机。”
奇瑞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倪绍勇则从“电池系统平台化”角度解答了行业困局的应对之策。
倪绍勇表示,规划平台化设计、提高集成度、缩短开发验证过程,便于管控和降低成本,方便回收等,“这两年行业内做得好多了,像电芯品种已经明显从无序逐渐规范。但整个电器系统架构平台化、边界平台化、模组标准化、管理系统模块化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新能源车为例,现在整车架构系统完全相同,而且模组采用是标准的,这就带来一个好处——车型迭代、电池迭代周期变短了。”
在倪绍勇看来,如果能够规范回收环节,包括在产品设计、应用等各个阶段都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可以提高回收率,加强电池厂和回收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合。
“全行业要摆正姿态,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国家补贴终将会没有,以前觉得整个新能源行业到处是资金的局面一定会没有,我们终将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面临终端用户的投票。如果我们做不到最好,用户就会用脚投票。”倪绍勇强调。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